发布日期:2025-04-13 15:57 点击次数:135
当国际米兰主场2-1战胜乌迪内斯的终场哨响起时,圣西罗球场的电子记分牌未能完整记录这场充满执法争议的较量。主裁判丹尼尔·奇菲在90分钟内多次引发双方抗议的判罚尺度,成为赛后技术分析的核心焦点。
比赛第19分钟出现的争议场景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乌迪内斯中场马丁·帕耶罗对巴雷拉的飞铲动作被当值主裁视为普通犯规,这个符合黄牌标准的危险动作未受纪律处罚。七分钟后,姆希塔良在争抢高空球时完成倒钩解围,其鞋底与克里斯滕森头部发生接触的瞬间,裁判组未做出任何判罚决定。
下半场的执法争议呈现升级态势。第68分钟阿斯拉尼战术性拉倒帕芬迪后,主裁虽遵循进攻有利原则允许比赛继续,但延迟近两分钟才补发黄牌的行为引发乌迪内斯教练组强烈抗议。这种判罚节奏的紊乱在81分钟达到顶点——当索莱特远射破门被索默神勇化解后,国际米兰主帅因扎吉因持续抗议此前比约尔对科雷亚的推搡动作未被判罚,失控冲入场内招致直接红牌。
技术回放显示,裁判团队在本场关键节点存在明显判断偏差。VAR主管帕特尔纳对埃比泽布埃禁区边缘踢倒图拉姆的接触选择不做介入,这个符合意甲裁判主管罗基制定的执法标准的决定,仍因肉眼观察的模糊性遭受多方质疑。值得关注的是,当值主裁全场仅出示3张黄牌的数据,与比赛实际发生的17次战术犯规形成鲜明反差。
尽管国际米兰凭借阿瑙托维奇与弗拉泰西的进球暂时将积分优势扩大到6分,但比赛末段连续出现的防守漏洞暴露出卫冕冠军的稳定性问题。乌迪内斯在控球率落后14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创造出的12次射门,其中5次命中门框范围的表现,证明客队本有更多机会改写比分。
资深裁判观察员马尔科·加布里埃利在赛后指出:“主裁判对肢体接触的宽容尺度导致比赛后期冲突频发,当执法者失去对对抗强度的有效管控,球员情绪失控就成为必然结果。”这场充满争议的胜利虽巩固了蓝黑军团的榜首位置,却也为意甲裁判委员会的赛季中期评估提供了典型样本。